正在加载

《周易略例》全集

  • 掐指网
  • 掐指网
  • 2020-12-10 09:00:01

《周易略例》,我国三国时期三国魏国玄学家王弼的经典著作。为王弼总论《周易》关键观念的一组毕业论文,共7篇。唐邢璹说:“如王辅嗣《略例》,愈大总一部之指归,小则明六爻之得与失。”王弼的《周易略例》与《周易注》相互配合,聚集地体现了他的《易》学见解调解《易》科学方法。如在《明象》篇中,他抵制“案文责卦”、“存象忘意”的解《易》方式,认为要“忘象而求其义”。他详尽地分析了言(卦、爻辞等)、象(艮卦)、意(实际意义)三者的关联,明确提出了“春风得意在忘象,的像在忘言”的解《易》方式。与《周易注》相辅相成,一扫汉朝以象数、谶纬解《易》的校风,开辟了一种重视于辞章的新校风。风水玄学贵不管“以潜山本”,觉得这一本并不是存言、存象能够获得的,仅有从言象以外去感受。因而,“春风得意在忘象”不只是一种解《易》的方式,并且具备更广泛的风水玄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的实际意义,针对古代文艺理论有非常大的危害。再如《明象彖》篇特别强调的“物无妄然,必由其理。统之有宗,会之有元”,体现了王弼注《易》的指导方针和他“以潜山本”基础理论的基础內容。

《周易略例》有《四部丛刊》影印宋本,《汉魏丛书》本等,有唐邢?的注解,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楼宇烈《王弼集校释》录存了邢?的所有注文。

 

 

魏·王弼著 唐·邢璹注

《周易略例》,我国三国时期三国魏国玄学家王弼的经典著作。为王弼总论《周易》关键观念的一组毕业论文,共7篇。唐邢?说:“如王辅嗣《略例》,愈大总一部之指归,小则明六爻之得与失。”王弼的《周易略例》与《周易注》相互配合,聚集地体现了他的《易》学见解调解《易》科学方法。如在《明象》篇中,他抵制“案文责卦”、“存象忘意”的解《易》方式,认为要“忘象而求其义”。他详尽地分析了言(卦、爻辞等)、象(艮卦)、意(实际意义)三者的关联,明确提出了“春风得意在忘象,的像在忘言”的解《易》方式。与《周易注》相辅相成,一扫汉朝以象数、谶纬解《易》的校风,开辟了一种重视于辞章的新校风。风水玄学贵不管“以潜山本”,觉得这一本并不是存言、存象能够获得的,仅有从言象以外去感受。因而,“春风得意在忘象”不只是一种解《易》的方式,并且具备更广泛的风水玄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的实际意义,针对古代文艺理论有非常大的危害。再如《明象彖》篇特别强调的“物无妄然,必由其理。统之有宗,会之有元”,体现了王弼注《易》的指导方针和他“以潜山本”基础理论的基础內容。

《周易略例》有《四部丛刊》影印宋本,《汉魏丛书》本等,有唐邢?的注解,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楼宇烈《王弼集校释》录存了邢?的所有注文。

 

 

原夫两仪未位,神用存于视觉,一汽化矣。至赜隐乎至理名言,因此河龙负图,牺皇画卦,仰观俯察远物贴身,入象穷乾坤之情,六位备柔之体。言大路之妙有,一阴一阳。论圣贤之范畴,显仁藏用。寔三元之胎祖,鼓励财成。为万有之蓍龟,知来藏往。是以孟子三绝,未臻枢奥;李吉九师,尚迷服务宗旨。 臣舞象之年,鼓箧鳣序,渔猎坟典,偏习《周易》,研究耽玩,无舍寸阴,是知卦之纪纲,西伯侯之战略方针矣。象之凶吉,鲁仲尼之论备矣。至如王辅嗣略例,愈大揔一部之指归,小则明六爻之得与失。承乘逆顺之理,应变力情伪之端,用有行藏,辞有险易。观之者,能够经纬天地,检测神鬼,匡济邦家,推辟咎悔。虽人非上圣,亦近现代一贤。臣谨就其文,辄为注释,虽不够敷弘《易》道,庶几有裨于教规,亦犹萤燐增辉于太阳光,涓流助深于巨壑。臣之志也,敢不了闻。

 

 

夫《彖》者,何也(1)?统论一卦之体,明其所由之主者也(2)。夫众不可以治众,治众者,至寡者也(3)。夫动不可以制动系统,制天地之动者,贞夫一者也(4)。故众往往得咸存者,主必致一也(5)。动往往得咸运者,原必无二也(6)。

(1)将释其义,故假定问端,而曰“何”。(2)统论一卦功能之体。(明,辩也。)辩卦体功能“所由之主”,立主之义,义在一爻,明,辩也。(3)天地万物是“众”,一是“寡”。“众不可以治众,治众者”,最少以治之也。(4)“天地之动”,动不动不能自制,制其动者,贞之“一者”也。孔子曰:“王侯得一认为天地贞”。但是一为君体。君体合道动,是众由一制也。制众归一,故静为躁君,安为动主。 (5)致犹归也。众皆得存其存者,有必归入一。故无意于存,皆得其存也。(6)动因此 运,运不己者,谓无二动。故无意于动,而动不断也。

物无妄然,必由其理(1)。统之有宗,会之有元(2),故繁而不乱,众而不惑之年(3)。故六爻相错,可举一以明也(4)。刚柔相济乘积,可立主以定也(5)。是故脏物撰德(6),辩是与非(7),则非在其中爻,莫之备矣(8)。故处统而寻之,物虽众,则知能够执一御也(9)。由本以观之,义虽博,则知能够一名举也(10)。故处璇玑以观大运,则乾坤之动未足怪也。据会要以观方来,则六合辐凑未足多也(11)。故举卦之名,义有主矣。观其《彖辞》,则思过半矣(12)!夫古往今来虽殊,军国异容,中之会用,故未可远也(13)。品制万变,宗主存焉。《彖》之所尚,斯为盛矣(14)!

(1)物,众也,妄,荒谬也。天地之众皆“无妄”,无妄之理,必由君王统之也。(2)头领以正宗主,汇合以正**元首。(3)统之有宗主,虽繁而不乱;会之以**元首,虽众而不惑之年。(4)错,杂也。六爻或阴或阳,错混种乱,举贞一之主以明其用。(5)六爻有刚有柔,或乘或据,有逆有顺,“可立主以定”之。(6)撰,数也。杂,聚也。聚其物件,数其道德修养。(7)辩,明也。得位而承之,是也;失位而据之,并不是。(8)但是非是中之一爻,莫之能备。《讼》《彖》云:“贞成年人吉,以刚中也”之例是也。(9)潜山之“一”者,道也,君也。统而推寻,天地万物虽殊,一之以神道;老百姓虽众,御之以君王也。(10)博,广也。本,谓君也、道也。义虽虽广,举之在一也。(11)乾坤虽大,睹之以“璇玑”;“六合”虽广,据之以要会。“乾坤之运”,不够怪其大;“六合辐凑”,不够称其多。(12)《彖》总卦义,义主中爻。简单者,道也、君也。道能化物,君能御民。聪明人观之,思过其半。(13)古往今来革变,军国殊别,中实的用处,终无生疏。(14)品变积万,存之在一。

夫少时,多之所贵也。寡者,众之所宗也(1)。一卦五阳而一阴,则一阴而为主矣(2)。五阴而一阳,则一阳而为主矣(3)。夫阴之所愿者,阳也。阳之所愿者,阴也(4)。阳苟一焉,五阴何得不一样而归之?阴苟只焉,五阳何得不一样而从之?故阴爻虽贱,而为一卦之主者,处其最少的地方也(5)。或有遗爻而举二体者,卦体不由自主乎爻也(6)。繁而不忧乱,变而不忧惑,约以存博,简以济众,其唯《彖》乎(7)?乱而不可以惑,变而不可以渝,非天地之者赜,其孰能与在此乎(8)?故观《彖》以斯,义由此可见矣(9)。

(1)此后已下,明最少者为最多之所主,岂直取在其中爻罢了。(2)《同人》、《履》、《小畜》、《大有》之例是也。(3)《师》、《比》、《谦》、《豫》、《复》、《剥》之例是也。(4)王弼曰:“夫阳阴相求的东西,以所愿者贵也”。(5)王氏曰:“阳贵而阴贱”,以最少处最多的地方,爻虽贱,众亦从之。《小畜》《彖》云:“柔得位,而左右应之”是也。(6)遗,弃也。弃此一爻而举二体以明其义,卦体之义,没有一爻。《丰》、《归妹》这类是也。(7)简单者,道也、君也。天地万物是众,道能微生物,君能养民。物虽繁,不忧紊乱;爻虽变,不忧蒙蔽。(8)天地万物虽杂,不可以惑其君;六爻虽变,不可以渝其主。非天地之者赜,梦幻之君,其孰能与在此?言不可以也。(9)观《彖》以斯,其义由此可见。

 

 

夫爻者,何也(1)?言乎变者也(2)。变者何也?情伪之所做也(3)。夫情伪之动,非数之所愿也(4)。故合散伸屈,与体相乖(5)。形躁喜静,质柔爱刚,何与情反,质与愿违(6)。巧历不可以定其算术,圣明不可以而为典要(7),法纪所不可以齐,衡量所不可以均也(8)。为之乎岂在意大哉(9)!陵三军者,或惧于官府之仪,暴威风凛凛者,或所困酒色之娱(10)。

(1)将释其义,假定问辞。(2)爻者,效也。物刚效刚,物柔效柔,遇物而变,动有一定的之,故云“言乎变者也”。(3)变之所生,生在情伪。情伪所适,巧诈跨平台,故云“情伪之所做也”。(4)肉欲伪动,数莫能求。(5)物之为体,或性同行业乖,情貌相违,同归殊途,一致百虑。故《萃》卦六二:“引吉,无咎”。萃之为体,贵相从就,六二意在静退,不欲相就。人之多辟,己独取正,其体虽合,志则不一样,谓之“合散”。《乾》之初九:“潜龙,勿用”。初九身虽潜屈,情无忧闷,其志则申,谓之:“伸屈”。(6)至似风虎、云龙,啸吟相感,物之体性,形愿相从。此则情体乖违,质愿反过来。故《归妹》九四:“归妹愆期,迟归有时候”。四体是震,是形躁也。愆希望时,是喜静也。《履》卦六三:“武人位于大君”,王伟也。《兑》体是阴,是质柔也。志怀刚武,位于大君,真爱刚也。(7)天地万物之情,动变跨平台,虽复“巧历”“圣明”,不可以定算其数,制典法、立要会也。(8)虽复“法纪”“衡量”,不可以均齐诈伪长度。(9)情有巧伪,变化相乖,不取决于大,而圣明巧历,尚测不知道,“岂在意大哉”!(10)“陵三军”,“暴威风凛凛”,舍生忘死,若献酬、揖让,汗成霡霂。此皆身体素质刚猛,惧在细微。故《大畜》初九:“有厉,利已”。九二:“舆说辐。”虽复阳刚,怯于软弱也。

近无须比,远无须乖(1)。同声相应,胜负无须均也。同气相求,身体素质无须齐也(2)。召云者龙,命吕者律(3)。故二女相违,而刚柔相济变身(4)。隆墀永叹,远壑必盈(5)。投戈散地,则六亲不可以相保(6)。同舟而济,则吴越何患乎异心(7)?故苟识其情,不忧乖远。苟明其趣,不烦强武(8)。能说诸心,能研诸虑(9)。睽而知其类,异而知其通(10),其唯明爻者乎(11)?故有善迩而远至,命宫而商应(12)。修下而多者降,与彼而取此者服矣(13)。

(1)近爻无须亲比,远爻无须乖离。《屯》六二、初九爻虽相仿,守贞不从;九五虽远,“十年乃字”,此类是也。(2)初、四、二、五、三、上,“同声相应”,“无须均”高卑也;“同气相求”,“无须齐”形质也。(3)云,水气也。龙,小畜也。召水气者水畜,此明有识感无识;命阴吕者阳律,此明无识有识。(4)“二女”俱是阴类而“相违”,“刚柔相济”虽异而“变身”,此明半兽人相对。(5)隆,高就。墀,水中墀也。永,长也。处高墀而长叹一声,远壑当中,盈响而应。九五尊高,喻于隆墀;六二鄙陋,同于远壑,合音相对也。(6)投,置也。散,逃也。置兵戈于逃窜的地方,虽是亲人,“不可以相保”守也。《遁》卦九四:“好遁,谦谦君子吉”,处身在外,难取决于内。处外则超逸远遁。初六亲人,不可以相传统也。(7)共行一舟而俱济之岸,吴越虽殊,其心皆同。若《渐》卦三四,自体合好,物莫能间。顺而相保,似若共行一舟,左右殊体,犹若吴越。运用御寇,“何患乎异心”?(8)苟识朋友之情,何忧吴越也。苟知逃窜之趣,不劳用其威风凛凛也。(9)诸物的心,忧其凶患,爻变示之,则物心皆说;诸侯国之虑,取决于育物,爻变告之,其虑益肾。(10)《睽》《彖》曰:“天地万物睽并且事类也”。“男孩和女孩睽并且志通也”。(11)识趣舍,察祸福,辩凶吉,知转变,“其唯明爻者乎”?(12)善,修治也。迩,近也。近修治语言,万里远应。若《中孚》之九二:“鸣鹤在阴,他的儿子和之。”鸣在此,和于彼,声同则应,有若宫、商也。(13)处下调整,高必命之。《否》之初六:“拔茅”、“贞吉”。九四:“有命”“畴离祉”也。与,谓上也。取,谓下也。君上福寿,不特有之,奴仆服者,感君之德。《大有》六五“厥孚交如,威如,吉”之例是也。

是故情伪相感,近远相追(1),爱恶相攻,伸屈相推(2),见情者获,直往则违(3)。故拟议以成其转变,语成器然后有格(4)。不知道其因此 为主导,鼓励而天地从者,见乎其情者也(5)。

(1)正应“相感”是真实情况,《蹇》之二、五之例;歪斜相感是伪情,《颐》之三、上之例;有求虽远而“相追”,《睽》之三、上之例;无应近则相取,《贲》之二、三之例是也。(2)《同人》三、四,幸福有恶,迭“相攻”伐。《否》《泰》二卦,一屈一伸,更“相推”谢。(3)获,得也。见彼之情,往必得势。《屯》之六四:“求婚媾,往吉,无不好”之例。不揆则往,彼必相违。六三:“即鹿无虞,惟入于林间,谦谦君子几比不上舍,往吝”之例是也。(4)格,作括,括,结也。动不动“拟议”,极于转变,“语成器”然后无结阂之患也。(5)“鼓励”,犹转变也,《易》道转变,应人如响,退藏于密,不知道“为主导”也。其为转变,天地万物无不从之而变,是显见其情。《系辞》曰:“圣贤之情见乎辞”。又曰:“鼓之舞之,以尽神。”

是故范畴乾坤之化而但是,曲成天地万物而不遗(1),通乎白天黑夜之道而无体,一阴一阳而无限(2)。非天地之者变,其孰能与在此哉(3)!是故卦以存时,爻以表变。

(1)范,法也。围,周边也。榜样周边乾坤转变之道,而但是差;委曲造就天地万物,而不有丢失。(2)阳通昼。阴通夜。“白天黑夜”,犹转变也。极奇妙之道,而无体可明。一者,道也。道者,虚空也。在阴之时,不因生长为之功;在阳之时,不可以生长为之力,是以生长“无限”。若以生长为功,各尽于有,物之功极,岂得无限乎?(3)非六爻无比通变,以应天地万物,则不可以与在此也。

 

 

夫卦者,时也;爻者,适度之变者也(1)。夫时有否泰,故用有行藏(2)。卦有小大,故辞有险易(3)。一时之制,可反倒用也。一时之吉,可反倒凶也(4)。故卦以抵制,而爻亦皆变(5)。是故用无常道,事无轨度,声响伸屈,唯变所适(6)。故称其卦,则凶吉从其类;存那时候,则声响应其用(7)。寻名以观其凶吉,举时以观其声响(8),则一体之变,由斯见矣。夫应者,朋友之象也;位者,爻所处之象也(9);承乘者,逆顺之象也;近远者,险易之象也(10);內外者,出處之象也;初上者,自始至终之象也(11)。是故虽远而能够动者,得其应也;虽险而能够处者,得那时候也(12)。弱而不惧于敌者,得所据也。忧而不惧于乱者,得应附也(13)。柔而不忧于断者,得所御也。虽后而敢而为先者,应其始也(14)。物竞而独甘于静者,要其终也(15)。故观变化者,存乎应。察祸福者,存乎位(16)。辩逆顺者,存乎承乘(17)。明出處者,存乎外内(18)。

(1)卦者,统一时之仁义;爻者,“适度”中之通变。(2)《泰》的时候行,《否》的时候藏。(3)阴长则小,阳生则大。《否》卦辞“险”,《泰》卦辞“易”。(4)“一时”有《大畜》之制,反有天衢的用处。一时有《丰》亨之吉,反有羁旅之凶是也。(5)诸卦之体,两反过来正,其爻随卦而变。《泰》之初九:“拔茅”,“汇征,吉”。《否》之初六:“拔茅”“汇贞”。卦既随时随地,爻变亦准也。(6)卦既推移,道用诸行无常,爻逐时变,故“故无轨度”,动出静入,屈往伸来,“唯变所适”也。(7)名其《谦》、《剥》,则观知“凶吉”也。举《艮》、《震》则观知“声响”也。(8)寻《谦》、《比》、《蹇》、《剥》,则观知“凶吉”也。举《艮》、《震》则观知“声响”也。(9)得“应”则志同相和。阴位,奸险小人所处;阳位,谦谦君子所处。(10)阴承阳则顺,阳承阴则逆。故《小过》六五乘刚,逆也。六二承阳,顺也。远难则易,近难则险。《需》卦九三近坎,险也。初九远险,易矣。(11)内卦是处,外卦为出。初为始,上为终。(12)左右虽远,而动者有其应也。《革》六二去五虽远,阳阴相对,往者无咎也。虽险能够处者,“得那时候也”。《需》上六居险以上,不忧入穴之凶,得那时候也。(13)《师》之六五,为《师》之行为主体,是内敛,禽进犯田,执言往讨,处得尊位,因此 不畏也。《遁》九五:“嘉遁,贞吉”。处遁之时,奸险小人浸长,君子道消,逃遁在外,附著尊位,率正奸险小人,害怕为乱也。(14)体虽软弱,不忧断制,良亩柔御于阳,终得刚胜,则《噬嗑》六五:“噬干肉得黄金”之例。初爻处下,有应当四者,就是体后而敢而为先,则《泰》之初九:“拔茅茹以其汇,征吉”之例是也。(15)物甚争竞,已“独清静”,会其终也。《大有》上九:“自天祐之,吉,无不好”。余并乘刚,竞其丰富多彩,已独清静,不处在位,由居上极,“要其终也”。(16)爻有变化在意应,有求而动,动不动无失,若《谦》之九三:“劳谦谦谦君子,有终,吉”之例。爻之祸福在意位,得位则安,若《节》之六四:“安节,亨”之例。失位则危,若《晋》之九四:“晋如鼫鼠,贞厉”这类是也。(17)阴乘于阳,逆也。《师》之六三:“师或舆尸,凶”。阴承于阳,顺也。《噬嗑》六三:“小吝,无咎”。承于九四,虽失其正,小吝,无咎也。(18)《遁》,谦谦君子处外;《临》,谦谦君子处内。

近远终始,各存其会(1),辟险尚远,趣时贵近(2)。《比》《复》好先,《乾》《壮》恶道(3)。《明夷》务暗,《丰》尚光大银行(4)。凶吉有时候,不能犯也(5)。声响有适,不能过也(6)。犯时之忌,罪没有大;失其所适,过没有深(7)。动天地,灭君王,而不能危也(8)。侮老婆,用色调,而不能易也(9)。故当其列高低贵贱之时,其位不能犯也(10)。遇其忧悔吝之时,其介不能慢也(11)。观爻创思求变,变斯尽矣。 (1)适得那时候则吉,失其要会则凶。(2)《遁》以上九:“肥遁,无不好”,此“尚远”也。《观》之六四:“观国之翼,处用宾于王”,此“贵近”也。(3)《比》初六:“有孚”,“无咎”。上六:“迷复,凶”。《乾》上九:“亢龙,有悔”。《大壮》上六:“羝羊触藩,不可以退,不可以遂,无攸利”之例是也。(4)《明夷》《彖》云:“利艰贞,晦其明也”。《丰》《繇》云:“勿忧,宜日中”是也。(5)时有“凶吉”,不能越分轻犯。(6)“声响”适度,不能过越而动。(7)若《夬》之九三:“壮于頄,有凶”。得位有应,时方阳长,同决奸险小人,三独应之,“犯时之忌”,凶其宜也。《大过》九四:“栋隆,吉,有它吝”。大于之时,阳处阴位为美,九四阳处阴位,能隆其栋,良由应初,则有它吝,此所适违时也。(8)事之近于,振动宇宙空间,弑“灭君王”。违于臣道,“不能”倾危。若《离》之九四:“始料未及如、焚如、死如、弃如”之例是也。(9)事之小点的,侮慢老婆,“用色调”。若亲人尚严,不能慢易。《家人》九三:“亲人嗃嗃,悔厉吉。妇子哈哈,终吝”是也。(10)位有“高低贵贱”,爻有长幼尊卑,职分明确,“不能”违犯。(11)凶吉之始彰也,存乎微兆,悔吝纤介虽细,不能慢易而不小心也。

 

 

夫象者,出意者也。言者,明象者也(1)。尽意莫若象,尽象莫若言(2)。言生在象,故可寻言以观象(3)。象生在意,故可寻象以观意(4)。意以象尽,象以言著(5)。故言者因此 明象,的像而而忘言。象者因此 存意,春风得意而忘象(6)。犹蹄者因此 在兔,得兔而忘蹄(7);筌者因此 在鱼,得鱼而忘筌也(8)。但是,言者,象之蹄也;象者,意之筌也(9)。是故存言者,非要象者也;存象者,非春风得意者也(10)。象生在意而存象焉,则所存者乃非其象也(11)。言生在象而存言焉,则所存者乃非其言也(12)。但是,忘象者,乃春风得意者也;忘言者,乃得象者也(13)。春风得意在忘象,的像在忘言(14)。故立象以尽意,而象可忘也。重绘以畅快,而画可忘也(15)。

(1)立象因此 表出其义。作其言者,明显其象。若乾能转变,龙是变物,欲明乾象,假龙以明乾。欲明龙者,假言以象龙。龙则象之意也。(2)象以表意文字,言以尽象。(3)“若言”能怀龙,“寻言”能够观龙。(4)乾能明意,寻乾以观其义。(5)意之尽也,象以尽之;象之著也,言以著之。(6)不仅龙象,其言可忘;不仅乾意,其龙可舍。(7)蹄以喻言,兔以喻象,存蹄得兔,“得兔”“忘蹄”。(8)求鱼在筌,“得鱼”弃筌。(9)蹄以喻言,筌以比象。(10)未得象者“存言”,言则非象;未春风得意者“存象”,象则非意。(11)所存者在乎也。(12)所存者在象也。(13)“忘象”“春风得意”,“忘言”“的像”。(14)弃执然后得之。(15)“尽意”可遗象,“畅快”可遗画。若尽和同之意,忘其天火之象,得朋友的心,拔茅之画尽可弃也。

是故触类能为其象,合义能为其征(1)。义苟在健,何苦马乎?类苟在顺,何苦牛乎(2)?爻通奸顺,何苦坤乃为牛?义苟应健,何苦乾乃为马(3)?而或是定马于乾(4),案文责卦,有马无乾,则伪说滋漫,难可纪矣。互体不够,遂及卦变,变又不够,推致五行(5)。一失其原,巧愈弥甚(6)。纵复或值,而义没有取。盖存象忘意之由也(7)。忘象而求其义,义斯见矣。

(1)征,验也。触逢事类则为象,鱼、龙、牛、马、鹿、狐、鼠这类。成年人、谦谦君子,义同是验也。(2)《大壮》九三有乾,亦云“羝羊”。《坤》卦无乾,《彖》亦云“牝马”。(3)《遁》无坤,六二亦称牛。《明夷》无乾,六二亦称马。(4)唯执乾为马,其象未弘也。(5)广推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为象也。(6)一失圣贤之原旨,广泛臂喻,失之甚也。(7)失鱼兔,则空守筌蹄;遗健顺,则空说龙马。

 

 

案:《象》无初上了位失位之文(1),又《系辞》但论三五、二四同功紊乱,亦不如初上,何乎(2)?唯《乾》上九《文言》云:“贵而无位”(3),《需》上六云:“虽不善位”(4)。若之上为阴位邪?则《需》上六不可云不善位也。若之上阳位邪?则《乾》上九不可云贵而无位也。阳阴处之,皆云非位,而初亦不用说当位失位也(5)。但是,初上者,是事之终始,无阳阴精准定位也(6)。故《乾》初此谓潜,过五此谓无位,没有处其位,而云潜,上面有位,而云无者也。历观众们卦,尽亦如之。初上无阳阴精准定位,亦以明矣。

(1)阳阴居之,不云得与失。(2)问其义也。(3)阳居之也。(4)阴居的地方。(5)无论当位、失位、凶吉之由。(6)初为始,上为终。施对于人为因素终始,非禄位的地方也。

夫位者,列高低贵贱的地方,待才用之宅也(1)。爻者,守位分之任,应高低贵贱之序者也(2)。位有长幼尊卑,爻有阳阴。王佛,阳之所处;卑者,阴之所履也。故以誉为阳位,卑者,阴之所履也。故以誉为阳位,卑为阴位。去初上言则位分,则三五各在一卦以上,亦何得不此谓阳位?二四各在一卦下,亦何得不此谓阴位?初上者,体之终始,事之依次也。故位诸行无常分,事诸行无常所。非能够阳阴定也。长幼尊卑有常序,终始诸行无常主(3)。故《系辞》但论四爻功位之通例,而不如初上之精准定位也。然事不能无终始,卦不能无六爻,初上虽无阳阴保守主义,是终始的地方也。统言则之,爻之所处则此谓位,卦以六爻为成,则迫不得已此谓六位时成也。

(1)宅,居也。二、四阴贱,奸险小人居之;三、五阳贵,谦谦君子居之。(2)各守其位,应之以序。(3)四爻有“长幼尊卑”之序,“终始”无阳阴之常主也。

 

 

凡体具四德者,则转以胜利者为本,谓之“元亨,利贞”也(1)。其有先贞然后亨者,亨因为贞也(2)。凡阳阴者,相求的东西也。近而不相为者,志各有一定的存也(3)。故凡阳阴二爻,率对比而无应,则近而不相为(4);有求,则虽远而相为(5),然时有险易,卦有小大(6);同救以相亲约会,同辟以相疏(7)。故或有悖斯例者也。然存时以考之,义必得也(8)。 (1)元为微生物之始,春也。亨为汇聚于物,夏也。利为和睦品物,秋也。贞会干济于物,冬也。《乾》用此四德,以成谦谦君子成年人之道也。(2)《离》卦云:“利贞,亨”。(3)《既济》六二与初、三相“近而不相为”,是“志各有一定的存也”。(4)《比》之六三,无应当上,二四皆非已亲,是“无应,则近而不相为”之例。(5)《同人》六二,志在意五,是“有求,则虽远而相为”之例。(6)《否》险《泰》易,《遁》小《临》大。(7)《睽》之初九、九四,阳阴非应,俱是睽孤。同处体下,交孚相助,而得悔亡,是“同救”“相亲约会”。《困》之初六,有应当四,潜身幽境;九四有应当初,来缓缓,志意猜疑,“同避”金车,两“相疏”远也。(8)或有情伪生,违此类者。存那时候,考其验,无不得之。

凡《彖》者,统论一卦之体者也。《象》者,各辩一爻之义者也(1)。故《履》卦六三,为兑之主,以应当《乾》。成卦之体,在斯一爻。故《彖》叙其应,虽危而亨也(2)。《象》则各言六爻之义,明其凶吉之旅。去六三成卦之体,而指说一爻之德,故危不获亨而见咥也。(3)《讼》之九二,亦同斯义(4)。凡《彖》者,通论一卦之体者也。一卦之体,必由一爻为主导。则指出一爻之美,以统一卦之义,有很大的这类是也。卦体不由自主乎一爻,则全以二体之义明之,丰卦这类是也。

(1)《彖》统论卦体,《象》各明“一爻之义”。(2)《彖》云:“柔履刚,说而应乎乾,是以‘虎尾,不咥人,亨’”也。(3)六三:“履虎尾,咥人,凶。”《彖》言不咥,《象》言见咥,明爻《彖》其义各不相同也。(4)《讼·彖》云:“有孚窒惕,中吉,刚到而得中”。注云:“其在二乎?以刚而成,正夫群小,断无失中,应斯任矣。”九二:“不能讼,归而逋,其邑人三百户,无眚”也。

凡言无咎者,本皆有咎者也,挡得住其道,故得无咎也(1)。吉,无咎者,本亦有咎,由吉故得免也(2)。无咎,吉者,先可免于咎,然后吉从之也(3)。或亦相处那时候,吉还不等功,没犯于咎,则获吉也(4)。或犯法自身招,没有怨咎,亦曰无咎。故《节》六三曰:“而致若,则嗟若,无咎”。《象》曰:“而致之嗟,又谁咎也”?此之谓矣。

(1)《乾》之九三:“谦谦君子终日乾乾”,“无咎”。若防失其道,则经历咎也。(2)《师》:“贞,老父吉,无咎”。注云:“兴役动众,无功功率,罪也,故吉乃免咎”。(3)《比》初六:“有孚,比之无咎”,“终来,有它吉”之例也。(4)《需》之九二:“需于沙,小有言,终吉”。注云:“近不逼难,远不后时,履健垂直居中,于己其会,虽小有言,以吉终也”。

 

 

9.卦略

屯:此一卦,皆阴爻求阳也。《屯》难之世,弱小不可以自济,必依于强,民思其主之时也。故阴爻皆先求阳,不召自往。马虽班如,而犹不废,不可其主,没有冯也。初体阳爻,处首居下,应民所愿,合其所望,故大得民也(1)。 蒙:此一卦,阴爻亦先求阳。夫阴昧而阳明,阴困童蒙,阳能发之。凡不知者求问识者,识者不追求所告。暗者求明,明者不咨于暗。故童蒙求我,匪我求童蒙也。故六三先唱,则犯于为女。四远于阳,则困蒙吝。初比于阳,则发蒙也。 履:《杂卦》曰:“《履》,不处也”。又曰:《履》者,礼也,谦以制礼。阳处阴位,谦也。因此一卦,皆以阳处阴为美也。(2)

临:此刚长之卦也。刚胜则柔危矣,柔有其德,乃得免咎。因此一卦,阴爻虽美,莫过无咎也。 观之为义,以所闻为美者也。故要用几乎誉为尚,远之为吝(3)。 大于者:栋桡之世也。本未皆弱,栋已桡矣。而守其常,则是危而旨扶,凶之道也。以阳居阴,拯弱之义也,故阳爻皆以居阴位为美。济衰救危,唯在同爱好,则所赡褊矣。故九四有求,则有它吝;九二无应,则无不好也(4)。

遁:奸险小人浸长。难取决于内,亨取决于外,与《临》卦相对性者也。《临》,刚长则柔危;《遁》,柔长故刚遁也(5)。 大壮:未有悖谦越礼能全其壮者也,故阳爻皆以处阴位为美。用壮处谦,壮乃全也;用壮处壮,则触藩矣。

明夷:为暗之主,取决于上六。初比较远之,谓之“谦谦君子于行”。五近期之,而难不可以溺,故此谓“箕子之贞,明不能息也”。三处明极而征至暗,谓之“南狩获其大首”也(6)。

睽者:睽而通也。于两卦之极观之,义最见矣。极睽而合,极异而通,故先一般见识焉,洽乃疑亡也(7)。

丰:此一卦,明以动之卦也。尚于光显,传扬发畅者也。故爻皆以居阳位,又不可阴为美。其统取决于恶暗罢了矣。小暗此谓沛,大暗此谓蔀。暗甚则明尽,没有尽到则明昧,明尽则斗星见,明微故见昧,无明则无与乎世,见昧则不能大事儿。折其右肱,虽左肱在,岂足用乎?日中之盛,而见昧罢了,岂足任乎(8)?

(1)新海处下,百川归之;君能下物,全民归之。(2)九五:“夬履,贞厉”。《履》道恶盈,而五处尊位,三居阳位,则见咥也。(3)远为童观,近为观国。(4)《大过》之时,阳处阴位,心无系应是吉。阳得位有求则凶也。(5)《遁》以远时为吉,不扣为美。上则肥遁,初则有厉。(6)远难藏明,《明夷》之义。(7)火动而上,泽动而下,《睽》义见矣。(8)《丰》谓之义,重在光大银行,恶于暗昧也。